短视频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腾讯公司对微视给予了大力支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尽管如此,它仍遭遇了不少困难。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腾讯对微视的多番扶持
腾讯对微视的支持力度相当大。比如,2017年微视得以复兴,腾讯为其提供了30亿的资金补贴,用以帮助达人成长、促进内容制作。同时,腾讯还赋予了微视多个流量通道,比如QQ看点、手机QQ浏览器等,用于内容的传播。此外,腾讯还让微视的新口号“发现更有趣”与抖音形成竞争。这些举措显示了腾讯对微视发展的极大期望。
腾讯给微视提供了微信朋友圈的接入渠道,但条件不少。只有那些经过认证的PGC账号的短视频可以直接分享,其他内容还得通过链接来传播。这表明腾讯尽管在尽力支持,但受到不少条件的限制,无法让微视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的庞大流量。
微视早期的问题
2013年,微视面临挑战。当时正值4G时代兴起,微视以8秒短视频应用的形式出现,但玩法和商业模式较为局限。早期负责人高自光和继任者邢宏宇都未能准确把握产品方向。与此同时,美拍、秒拍等应用迅速崛起,微视的用户数量始终停留在5000万左右,与它们的差距逐渐拉大。
2014年9月,微信小视频功能正式推出,这被看作是腾讯可能放弃微视的一个迹象。到了2015年,微视被逐渐边缘化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在初期,微视未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使得它在短视频领域的竞争中,一开始就落后于其他同类产品。
微视与抖音等的对比
2017年,微视在复活后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主要是针对抖音的。比如,微视推出了与抖音相似的界面设计,内容分发模式也效仿抖音,连口号都与之相近。然而,抖音的发展势头强劲,微视要想在抖音的市场份额中分得一部分,并非易事。
抖音在市场推广上做得很好,吸引了众多知名人士加入。然而,微视的补贴和抖音红人接单的平均价格相差甚远。以2018年4月界面的一次采访为例,抖音达人接单的平均价格大约是三万,而微视最高的S级补贴只有1500元。这样的差距让微视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达人资源。
互联网政策对微视的影响
互联网短视频的整治措施对微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此之前,微信曾进行过“灰度测试”,允许部分用户在朋友圈直接分享微视的视频。然而,其他短视频应用的分享链接在QQ和微信上仍然被禁止。不过,随后政策变动,微视在朋友圈的分享权限并未完全开放,这导致微视错失了利用政策初期优势来增加用户数量的机会。
政策约束之下,微视在获取流量方面遭遇瓶颈。尽管腾讯拥有庞大的流量资源希望助力微视,然而政策规定的底线无法突破,这限制了微视获取更多流量的可能,对其发展壮大产生了不利影响。
微视在达人方面的问题
微视在吸引达人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微视难民”现象便是例证。微视对达人承诺的待遇过高,实际结算却与承诺不符,这让达人对微视产生了信任危机。通常,短视频平台中的头部红人是吸引用户的关键。微视失去达人的信任,在争夺红人和吸引用户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微视在达人补贴方面,相较于其他平台并无明显优势。2018年左右,众多短视频平台竞相争夺达人资源,但微视的补贴水平并未达到市场平均线。因此,在众多短视频APP的激烈竞争中,微视的劣势十分明显。
腾讯短视频布局的整体考量
腾讯在短视频领域动作频繁。2018年,他们不仅让微视重出江湖,还推出了下饭视频、速看视频、时光小视频以及yoo视频等多个短视频应用。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出腾讯意图在短视频领域全面发力,以应对头条系的竞争。
腾讯虽然对快手等平台进行了投资,但在短视频领域的竞争中,其整体布局尚不足以与头条系的三大平台抗衡。腾讯的愿景是在短视频市场获得更大的份额,无论是微视还是其他新推出的短视频产品,只要能实现这一目标即可。这一目标也体现了腾讯在短视频布局上的复杂性和多元化。
你认为若腾讯希望微视在短视频领域独占鳌头,需在哪些关键领域进行大幅度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