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期待与资源投入
去年,腾讯对微视抱有厚望,希望它能超越抖音。为此,腾讯更换了多位高管,并投入了巨大资源。尽管腾讯在微博、搜索、电商等领域已有投入,但微视在短视频领域的竞争尤为关键。腾讯期望微视能在短视频市场站稳脚跟,然而今年夏天,许多员工的心情变得十分沮丧。
众多员工目睹微视在巨额投资后仍旧未见成效,内心充满无奈。这一现象反映出短视频领域的竞争极为残酷,即便是拥有资源优势的腾讯,也难以轻易取胜。
不放弃微视的原因
腾讯内部人士透露,腾讯对微视的坚持,旨在牵制字节跳动的力量。目前,腾讯与字节跳动之间的竞争领域正持续拓宽,已从单纯的图文信息流产品竞争,扩展至短视频等多元化产品的全面对抗。尽管微视正遭遇挑战,但它仍阻碍了字节跳动在社交领域的快速、轻松扩张。举例来说,字节跳动在推进社交产品时,不得不分出精力应对微视的挑战。换个角度思考,这种策略能否真正有效地限制字节跳动的发展,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
过往发展的迷茫
以前,微视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那时,它受到擅长运营的秒拍和专注于女性市场的美拍的压制,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公司很少就长远战略进行深入讨论,导致微视的发展缺少系统性的规划。微视的员工眼看着竞争对手飞速发展,而自己的产品却毫无进步,内心充满了焦虑。团队在探索中难以找到突破的关键,在短视频市场的早期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
对标策略的利弊
自2018年微视重新启动以来,在制定策略的会议中,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在与抖音的对比上,这包括了对日活跃用户、月活跃用户、用户留存率以及使用时长等各项数据的考量。这种对标策略有助于微视明确其发展方向,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集团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微视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内容。然而,盲目地与抖音对标可能会使其忽视自身的独特之处。举例来说,在内容创作方面,微视可能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打造独树一帜的内容,而是简单地模仿抖音的做法。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更应考虑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制定策略。
商业化的过早开启
微视在用户日活跃量未突破500万时便启动了商业化进程,抖音则是在日活跃量约1700万时开始商业化,而快手在全面商业化时,其日活跃量已逼近2亿。微视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样做是为了尽早介入市场,让人感觉自己在很多事务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然而,过早的商业化可能会对用户体验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用户数量的减少。早期用户可能更重视产品的功能和内容,若商业化过早,可能会引起不满,这对产品的成长并不利。
新团队的架构调整
接手腾讯短视频平台后,新团队对微视的基础架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之前经过实名认证的达人数量大幅减少,同时要求按照新的标准进行达人培养。这一变动旨在改善达人结构,提高内容水准。然而,对现有达人而言,这种改变可能让他们感到不习惯,也可能在短期内对平台内容环境造成影响。架构调整能否带来正面效果,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你觉得腾讯微视将来能否寻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实现突破?欢迎点赞、转发这篇文章,同时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