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短视频很流行,不少内容制作团队在快手和抖音两个平台上犹豫不决。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两个平台之间的众多区别,这样的不确定可能会对团队在短视频行业的战略布局产生不利影响。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快手和抖音究竟有哪些区别。
平台初始界面呈现逻辑
用户一打开平台,就能感受到明显的不同。快手平台打开后,主要突出展示粉丝关注的动态。这反映出快手官方想让用户优先看到自己感兴趣账号发布的内容,看完后再去发掘其他内容。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反观抖音,用户打开后首先看到的是推荐列表,它会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等数据进行内容推送,用户往往是被平台推荐所引导去探索内容。我国南方有一支小型短视频团队,在最初布局时没有注意到这两大平台的差异,同时在两个平台上发布了类似风格的内容,结果在快手平台上效果并不理想。
这种差异的起始界面设计对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产生了影响。比如,一位时尚博主在快手平台上迅速成名。起初,她凭借已有的粉丝群体在快手上慢慢积累人气,因为她的粉丝能够迅速获取到她的最新动态,从而实现了稳步的增长。相较之下,在抖音上,许多网红则是借助平台的推荐算法迅速走红,吸引了众多原本可能未曾关注他们的用户。
粉丝价值体现差异
内容创作者在快手平台上更看重粉丝的价值。若在快手上拥有超过一百万的粉丝,其发布的新内容更容易被粉丝关注。尽管快手也有推荐机制,但个人粉丝群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相较之下,抖音更侧重于系统推荐,粉丝在内容初期传播中的作用相对较小。一位美食博主在快手吸引了众多忠实粉丝,他每次推出的新菜品都能迅速吸引粉丝观看并积极互动。至于抖音,他的作品虽然有时也能走红,但往往更多是得益于抖音的推荐机制。
粉丝的价值差异会对视频制作团队的收入和未来规划产生影响。比如,专注于美妆教程的博主在快手平台,粉丝转化能带来不错的商品销售利润;而到了抖音,他们可能得更多地依赖平台的流量奖励政策。
对重复内容的态度
快手对重复内容的监控相当严格。其创始人技术能力出众,在去除重复内容的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不论用户如何将已发布视频再次上传,即便是通过改变文件特征码来隐藏,快手都能精准识别并停止推荐。相比之下,抖音的审查较为宽松,有时重复的视频也能再次走红。例如,在北方某城市,一位恶搞视频制作者将一个受欢迎的视频在抖音上重复发布两次,获得了大量关注。然而,他尝试在快手用相同方法时,却未能获得任何推荐。
快手更倾向于推崇原创内容,在其平台生态中,原创作品受到的尊重更高。相较之下,在快手平台上,复制或混合剪辑的内容生存空间较小。而抖音则呈现出更多样化的内容风格,对复制和混合剪辑内容的接纳度相对较高。
互动功能的展示与操作
快手上的互动操作简单方便。用户只需下拉视频,就能直接看到评论,很容易被有趣的评论吸引,参与互动。相比之下,抖音的互动功能较为隐蔽,需要用户主动开启评论功能才能操作。若用户只是想观看视频而不想参与互动,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只是单纯地观看,不会进行互动。在上海,有一对双胞胎姐妹通过舞蹈视频在快手积累了粉丝,经常收到粉丝的互动和建设性建议。然而,在抖音上,她们发现视频的互动主要是完播和点赞,很少收到有引导性的评论。
不同的互动方式和操作特性对两个平台的用户参与度和感受有影响,同时也改变了视频制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快手为例,制作者能迅速看到评论来调整内容方向,但抖音在这方面则显得不够即时。
底层核心逻辑不同
快手的设计理念是促进用户间的社交交流。它通过诸如优先展示关注内容、便捷互动等功能,旨在让用户之间能有更多互动和沟通。抖音则侧重于让用户观看内容,运用精确的推荐算法,将合适的内容推送给用户。一位来自西部的旅游博主在两个平台上都有账号,他发现快手上的粉丝互动非常活跃,大家会互相分享旅游的小窍门。而在抖音上,用户们更多是观看他的视频,欣赏风景。
这种基础观念的不同,导致短视频制作者在挑选题材和制作过程中,会倾向于不同的路径和关注点。以快手为例,创作者可以制作更多具有话题性和互动性的内容;而抖音上,则更侧重于画面和时效性的呈现。
平台内容风格倾向
由于存在诸多区别,这两大平台的内容呈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快手突出用户自主挑选,因而内容风格丰富多样,贴近生活,主要展示真实生活场景和个人兴趣分享。抖音则更注重内容的吸引力,倾向于推荐热门话题、视觉效果佳或娱乐性强的内容。在一座二线城市,一个手工制作团队发现,在快手,详细展示制作过程的手工视频颇受欢迎;而在抖音,那些富有创意且成品视觉效果惊人的手工作品展示视频更容易获得推荐。
这同样意味着创作者需根据不同平台的特色来调整自己的思维。若想在快手平台上稳定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普通民众的真实喜好。而在抖音上,则需紧跟时代潮流,制作出能吸引广大观众注意的热门内容。在短视频迅猛发展的当下,你更倾向于哪个平台?期待大家点赞、转发文章,并在评论区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