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方式日益多样,我们常遇到许多看起来很有吸引力的促销活动。但拼多多的“砍价免费拿”模式,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种促销的具体做法和说明,让人们对电商平台促销的真实性产生了不少疑问。
活动参与者的遭遇
2022年3月,上海律师刘宇航加入拼多多“砍价免费拿”的行列。他喜提“超级免单卡”,并拉拢了数位好友同乐。可砍价进度始终卡在离胜利只差“0.9%”的节点。这让参与者们觉得受骗。现实生活中,众多消费者对这类看似即将成功的砍价活动都有类似的感受,可最终都只能失望收场。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有记者亲自试验,发现结果与刘宇航的经历如出一辙。起初,系统提示只需再邀请寥寥数人即可免费,但实际操作后,砍价进度毫无进展,甚至在接近成功时,进度突然停摆。
多数消费者参与此类活动,主要是被其中的优惠或免费商品吸引。然而,刘宇航这样积极参与却遭遇不利的情况,使得人们对拼多多等类似活动的信任度显著降低。许多人遇到类似问题,往往认为是自己运气不佳,或是拉来的朋友不够多。但刘宇航作为律师,却对其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
法庭交涉的细节
刘宇航向法院提交了问题,拼多多在庭审中作出了解释。他们指出,由于页面显示的百分比位数有限,因此会将小数点后超过六位的百分比省略,并以0.9%的方式呈现。但实际该砍价页面上的0.9%应为0.9996427%。面对为何不展示完整百分比的问题,拼多多回应称,这是受显示屏限制,且该数字不能整除,所以只能省略。但这种解释显得不够充分。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在有限空间内详细展示数据并非难事。再者,仅展示有限位数并省略,这种做法容易误导消费者。
法律规定,企业需向消费者如实告知信息。消费者一旦参与活动,便与商家建立了合同联系。商家若有意隐瞒或误导,即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以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为例,它们理应严格遵循法律,确保消费者能够了解实际情况。
公众的态度
消息传出后,迅速吸引了众多民众的注意。很多人在讨论中为刘宇航鸣不平。大家普遍认为,拼多多不能仅仅把责任归咎于算法,因为算法的运作离不开人的干预。公众的这些反应,反映出大家对商家诚信经营的高度重视。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任何事件都能迅速传播开来,一旦企业激起众怒,其声誉和形象必然受到损害。过去,也有其他企业因类似的诚信问题,遭遇了消费者的抵制。
这类不良事件可能让拼多多的潜在顾客感到担忧,新顾客在目睹这些情况后,对拼多多的活动可能会产生怀疑,进而转向其他电商平台。就算拼多多之后再次举办类似活动,也难以迅速恢复消费者的信心。
拼多多的进一步解释
拼多多表示,该平台的“砍价免费领”活动确实实施,覆盖了1200多种商品,共派发了709万件商品。法务部高级总监唐江荣对刘宇航提出的问题作出了解释,提到有些免费砍的商品价格并不低,部分用户砍得金额较少,对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这可能会让消费者误以为砍价没有效果。不过,这样的解释似乎不够详尽。消费者在参与活动时,期待看到明确的规则和清晰的步骤,但拼多多的说明并没有让他们对算法和操作流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分析,尽管活动里确实发放了许多商品,诚信与公平仍是必须坚守的核心原则。若消费者在活动全程中都感觉被误导,这无疑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相关专家的看法
支振锋专家提到,拼多多等平台上的“砍价免费拿”活动吸引了众多用户,然而,这些活动的算法规则相当繁复,关键数据对用户来说并不清晰,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等多个方面。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进步,相关法规也将逐步得到改进。企业应当顺应这一趋势,不得利用模糊的规则或数据来操纵消费者的行为。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吸引新用户固然关键,但若长期使用不规范的策略,必将损害企业的声誉。拼多多需设法调整规则,既要确保活动具有吸引力,又不能误导消费者。
活动成效的内部评价
据“晚点LatePost”消息,拼多多在2021年上半年对“砍一刀”活动进行了内部评估,评定结果为最低等级“1”。由此可见,拼多多内部人士亦认识到该活动在吸引新用户方面表现不佳。内部评估结果显示,此营销策略可能引发诸多问题,包括遭受公众批评、面临法律风险,以及未能实现吸引用户的预期目标。
在营销领域,一次成功的营销不仅要吸引新客户,还得保持老客户的信任。若活动因算法不透明、进展模糊而频生争议,往往说明该活动亟需优化或重新设计。
关于拼多多的这种砍价促销,您觉得如何?您是否会继续参与拼多多举办的“砍价免费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