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后付”泛滥成灾
在电商购物界,“先买后付”的方式颇为流行。上海陈女士提到,多数电商平台都配备了这一功能。她个人在购物时,就曾遭遇过不选“先买后付”就无法完成交易的情况,最终无奈取消订单。这表明,“先买后付”已融入众多消费者的网购体验。
购物时,消费者往往难以避免使用这种支付方式。其中,部分消费者并非出于自愿,而是由于平台设定,不得不采用“先消费后付款”的模式。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开通容易问题丛生
开通“先消费后付款”服务操作简便。按钮设计得十分醒目,消费者可能无意中就触发了操作。像陈女士这样的消费者并不少见,他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开启了这项功能。而且,他们往往在不留神的情况下以“0元”的价格购得商品,下单时甚至无需额外确认或输入密码。
这种方式可能让消费者在不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使用该功能,这或许会引起后续不必要的消费和还款压力,给部分消费者带来困扰。
关闭困难阻碍重重
这项功能关闭起来较为繁琐。一般需要先进入“我的”页面,再点击“设置”,之后在“支付”或“钱包”选项中寻找开关。值得注意的是,该开关默认是开启状态。若存在未完成的订单,暂时无法关闭,必须等到所有订单都完成收货或售后服务结束后,且在此期间不再下单,才能执行关闭操作。
繁琐的关闭流程使得用户觉得受限,难以自主选择是否继续使用“先消费后付款”的模式。
信用评级标准不一
不同平台对“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评估标准不尽相同。淘宝客服指出,只有那些达到信用标准的消费者才有资格使用这一服务,并且该服务正逐步向更多用户推广,信用不佳的用户无法使用。拼多多则与微信合作,用户需通过微信满足信用评分条件才能启用这一功能。
信用评级各异,消费者在不同平台上的感受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不太了解信用评级的消费者,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
消保委接到投诉增多
近期,多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收到了大量涉及“先消费再付款”及“免密支付”的投诉。不少消费者反映,他们在未察觉的情况下开启了这些功能,引发了诸多麻烦,例如意外支出和难以取消等。
消保委人员指出,消费者能通过搜索或询问客服找到关闭键,可若订单尚未完成,关闭过程依旧不易。这表明,在体验“先消费后付款”服务并尝试关闭时,消费者普遍感到不快。
专家呼吁规范操作
陈音江,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提到“先试后付”本意是想方便顾客,但实际操作中却没考虑到顾客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商家不能只靠技术帮顾客做决定,还得告诉他们可能的风险和不好结果,还得有简单易用的关闭选项。
消费者在充分了解信息后,应自主决定是否采用“先消费后付款”的模式。即便该服务被平台认定为优质,也不应自动启用。而且,一旦开通此服务,取消流程并不简单。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先用后付”虽方便启用却难以注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不妨点个赞,再转发给朋友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