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商业的版图中,小红书的商业策略一直备受瞩目。近日,有关小红书可能放弃自建电商平台,转而通过外链来形成商业闭环的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众多关注者的极大兴趣。
小红书电商化的早期尝试
2014年,小红书推出了“福利社”进行电商尝试。那时,跨境电商需求强烈。但小红书遇到了不少挑战。在与供应商谈判时,它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来获得低价商品。此外,用户习惯也是一个问题,许多人虽然在小红书上浏览体验,却选择在大平台上下单。比如,有些用户在小红书上查看美妆评测,却最终在淘宝等平台购买商品。从这个阶段起,小红书的电商之路就显现出了其复杂性。
因为种种先天和后天条件的作用,即便小红书拥有坚实的UGC社区基础,其早期在电商领域的进展却并不顺畅,商业发展之路充满波折。
内容社区电商化的案例对比
小红书在涉足电商领域时,并非孤军奋战。2015年,微博推出了微博橱窗功能,试图将内容推广与淘宝购物流程相连。微博凭借庞大的流量和阿里巴巴的支持,但其电商转型并不顺利。知乎通过“好物推荐”尝试电商化,在商品推荐与社区融合上也遭遇了不少困难。与小红书相似,知乎在内容与商业的探索中同样小心翼翼,这表明内容社区的电商之路并不容易。
各个内容社区各具特色,但在走向电商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这一点表明,将内容社区转化为商业收益的过程并非易事。
小红书与用户消费决策的关系
用户在B站购物,可能被平台或商品背后的IP所吸引。然而,小红书的情况则不同,它在用户的消费决策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尽管看似有利于直接销售商品,实际上它并没有直接销售的能力。这种特殊情况导致它在选择电商化道路时必须更加小心。
从这个角度分析,尽管商家看重小红书平台的流量,但内容社区并不必须变成销售途径才有价值,这一点同样对小红的战略走向产生了影响。
小红书的广告变现之路
2018年4月,瞿芳,小红书的创始人,公开表示将尝试广告收入和商业化的结合。用户数量的增加,使得小红书通过销售流量实现了商业上的成功。在平台上,每周至少发布一篇笔记的活跃品牌比例高达87%,这一数据凸显了小红书在品牌推广领域的关键作用。
这一现象说明小红书已明确了自己在商业领域的角色,它并未沿袭传统电商模式,而是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小红书平台价值的与角色定位
小红书起初定位为“购物指南”,主要解决用户“买什么好”的问题。从平台功能拓展的角度来看,“如何购买”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事实表明,即便未涉足电商领域,小红书依然对用户和商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连接商家与消费者这一核心优势,在商业生态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小红书虽未在电商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却在其他商业领域实现了成功突破。
弃自有电商平台建外链商业闭环的合理性
小红书虽未自主开展电商业务,却在电商转化流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根据目前形势,放弃自建电商并非轻率行为,实为深思熟虑的战略安排。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小红书将完全关闭电商渠道,只是现阶段这样的选择更符合其发展路径。
目前观察,这种做法对小红的未来走向带来正面效应,若环境有所变动,小红重启电商计划也不无可能。
你认为小红书今后能否再次开展独立电商业务?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并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