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0日,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测评报告。报告指出,短视频直播平台在青少年保护方面存在优缺点。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值得我们关注。
测评对象与范围
2021年,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选取了20款短视频直播App,这些应用在安卓应用商店中排名靠前或靠后,具有广泛代表性。这些App在多个地区被广泛使用,尤其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用户数量多达百万。测评内容涉及隐私保护、账号创建等五个方面,总分100分。这次测评全面评估了这些App在青少年保护方面的各项标准。
这种全面的评估有助于较为公正地反映短视频直播平台对青少年保护的实际状况。这些数据能为家长和监管部门提供依据,以便作出恰当的决策。
青少年保护模式现状
目前,短视频直播App普遍配备了青少年保护模式。但这个模式并非完美无缺。不少地方青少年在使用后指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内容上。在这种模式下,内容显得单一,比如在小城市,青少年表示开启保护模式后可观看的视频种类相当有限。而且,更新速度较慢,使得青少年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觉得视频缺乏新鲜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报告揭示,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觉得平台的青少年保护措施并不管用。这说明该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并不理想,亟需根据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和感受进行优化。
少儿不宜内容提示
南都连续两年进行测评,发现“软色情”问题在平台上普遍存在。根据测评数据,有七成应用未对不适合儿童的内容进行明显警示。这一现象不仅限于特定地区,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县城,都有未成年人接触到这些应用。其中,有六成应用允许上传儿童裸露的视频。比如,一些流行的短视频直播应用,上传儿童游泳视频时,就有12款应用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审核。
这种情形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它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对他们的成长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个人信息保护
多数应用在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方面做得不够。有超过三分之二的App仅对需监护人同意这一点有所提及。不少城市家长表示,他们对孩子在使用App时隐私的保护情况一无所知。仅有少数五款App制定了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至于短视频和直播类应用,虽然规定不要求收集个人信息来提供核心服务,但也有不少App未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这不仅仅是对青少年隐私的不当侵犯,还可能为不法之徒提供可乘之机,他们可能会利用青少年的个人信息从事非法活动。
充值打赏机制
平台促使用户进行打赏和跳转至第三方支付时无需进行身份验证,这或许是未成年人充值打赏产生纠纷的频繁原因之一。实际调查显示,此类纠纷事件在多个地区均有发生,不仅限于城市,甚至农村地区也有所涉及。此外,在相关测评中,只有一半的应用程序为未成年人提供了退款服务。更有甚者,像爱奇艺随刻这样的少数应用,还要求用户提供不合理的证明材料,从而提高了退款的难度。
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家庭财务受损,还可能使青少年形成不好的消费习性。
平台改进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中心提出了一些意见。平台需对色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特别是那些包含未成年人裸露镜头的视频。比如,在内容审核环节,应同时运用智能识别和人工审核。此外,在页面上要明显标注,以警示未成年人。同时,App在直播、充值和支付页面应明确提醒“禁止未成年人打赏”,并设立专人负责及时处理家长的退款请求。而且,平台在退款举证时,应遵循真实、可查、便捷的原则,并取消不合理的条件。
若这些建议得以落实,将对短视频直播平台青少年保护有所提升,营造更健康的网络空间。对此,您觉得这些平台能迅速作出调整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热烈讨论,并点赞及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