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定位困境
微视还没有明确自己的定位,似乎还在模仿抖音。这种情况下禁止链接,就像是给微视贴上了标签,加深了这种模仿。许多用户和创作者只是把微视看作是抖音的补充,没有感觉到它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这样的定位让微视在吸引用户和创作者上遇到了困难,大家没有充分的理由从抖音迁移到微视。
观察市场实际反响,许多视频制作者仍旧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抖音等热门平台。同时,大多数普通用户也更喜欢在那些成熟的平台上浏览内容。这种将微视定位为“第二个抖音”的做法,对其自身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使得它难以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
创作平台附属化
创作者在使用微视时发现,其操作方式与现有平台相仿,微视仅仅是一个辅助性的创作空间,并非一个全新的展示舞台。许多人只是将内容从其他平台转移到微视,这样的做法使得用户更加坚信微视是“第二个抖音”的说法。
抖音上已经熟练制作特效视频的创作者,来到微视后只是将作品直接迁移。在微视,他们缺少创作的动力和激情,因为那里没有新颖的游戏规则和奖励机制来激发他们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创新。这种情况对微视吸引高质量创作内容极为不利。
用户拓展难题
微视在吸引新用户方面做得不够好。它提供的游戏玩法与其他平台类似,所以用户没有理由特别转向使用微视。既然其他地方也能看到相似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专门去微视上浏览。
小张是个短视频迷,平时常在抖音上看各种短视频。可当他发现微视的内容和抖音差不多时,就对下载微视失去了兴趣。微视的玩法单一,这让它难以吸引新用户,也难以在众多用户中脱颖而出。
内容拓展瓶颈
微视在内容扩展方面遇到了瓶颈。它现有的风格和游戏方式缺少独特性,不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整体来看,内容的扩展能力有限,既不易吸引新观众,也难以留住老观众。
如今短视频平台竞争激烈,微视并未像其他平台那样推出创新内容。比如抖音早期推出的“技术流”短视频,吸引了众多用户,但微视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因此在内容上逐渐处于劣势。
抖音成功借鉴
抖音在最初阶段,凭借推出“技术流”类型的短视频,塑造了自身的特色风格,使得用户能够明显看出它与其它平台的差异。这一做法给微视带来了灵感,对于后来想要超越的竞争者来说,拥有独特的内容风格来吸引观众是至关重要的。
最初使用抖音的人,能清楚指出抖音所需的镜头运用技巧等特性。这种风格吸引了众多热衷于“技术派”的用户,为抖音打开了市场的大门。微视若想走出现在的困境,同样需要探索出独属于自己的特色内容。
音乐玩法策略
借助 QQ 音乐的版权内容,微视找到了开发新功能的绝佳起点。他们可以设计出多种音乐互动方式,让用户能够以不同方式去理解和演绎他们喜爱的歌曲。在这个过程中,旅游、特效、演技等元素都可以巧妙融入。
抖音的“技术流”玩法现在不再那么受欢迎,这表明流行的玩法会随时间而改变。微视选择从音乐领域入手,凭借其独特风格吸引新用户和流量。在微视,用户可以以多种方式展示音乐的魅力,这在其他平台上是难以找到的体验。那么,你认为微视的音乐玩法能否让它成功树立起独特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