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期间,直播领域的数据造假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现象不仅对直播行业造成了伤害,还威胁到了平台、主播以及消费者的利益。接下来,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一不良现象。
直播造假惊人曝光
据报告显示,欢聚时代旗下的YY直播涉嫌重大造假,其中近九成收入为虚假所得。粉丝群体主要由公司购买的机器人构成,而打赏实际上只是平台回赠的礼品。这一数据令人瞠目结舌,同时也揭示了直播行业数据造假现象可能相当普遍,且程度相当严重。
造假“黑产”产业链
南都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受利益驱动,直播数据造假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下游存在专门刷量的工作室,它们向客户提供服务,比如提供“人气”服务,比如我们常见的“淘宝直播运营增粉”群。而在产业链的上游,则有云控软件开发公司,它们为这些刷量工作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刷量服务的详情
挑选刷量服务时,客户有两种选择:真机刷量或是虚拟机刷量。主播的投入级别各异,比如预算1000元左右的,可以购买100个挂榜点赞和30个实时互动,一小时内就能获得十几万点赞。之前,有客户为了给某位知名演员带货直播,与小y的工作室签订了7小时2000个协议粉丝的合同。
云控软件的交易
云控软件成了数据造假的常用手段。小m,一名科技公司销售人员,推销这种软件。售价从每年3980元起,最高可达每年36800元。一台电脑就能操控上千部手机。这无疑让造假变得更快捷,同时也让监管变得更加困难。
养号提高刷量效果
养号在刷量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借助软件,人们可以轻松管理上千个账号,让它们在特定领域模拟真实用户活跃。这些账号会被赋予特定的标签,比如“美妆”。贴上这样的标签后,它们在为美妆直播间刷量时效果更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刷量品质。
数据造假的影响与对策
直播平台的算法让富人更富,导致80%的流量都集中在20%的头部主播那里。这样的数据让大主播能索要高价坑位费,但新主播刷单却得不到观众和商家的认同。专家高艳东提出,我们应该抵制造假行为,不能盲目参与不正当竞争。头部商家和主播如果造假,应该受到举报。全社会都应该在诚信的基础上推动直播行业的发展。
直播数据不实带来严重影响,平台需强化监管措施。读者可留言交流看法,同时点赞及转发本文,助力直播领域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