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重合与网文入局逻辑
新媒体小说的读者群体与小程序短剧的用户群体有八成重叠,这一显著比例反映出网络文学企业率先涉足短剧领域的根本原因。这些企业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并对用户喜好有深刻理解。他们通过将成熟的网络文学IP改编成短剧,不仅能够吸引原有读者,还能实现内容价值的再次开发与拓展。以往,网络文学读者主要沉浸在文字阅读中,而现在,借助短剧这一形式,他们可以享受更多样化的内容消费体验。
以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等知名网络文学创作者的作品为参照,他们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这些粉丝完全有可能成为短剧的观众。许多网文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以此作为突破口,使得短剧迅速获得关注。例如,起点中文网等平台就尝试将热门网络小说改编成短剧,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版权合作与制作模式
制作公司若能获得版权收益,一般会采取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与九州、容量等平台建立联系,另一种则是与网络文学企业携手。目前,网络文学企业更倾向于用小说版权作为投资。例如,点众科技和咪咕阅读等公司会直接与制作方洽谈,进行短剧的拍摄和制作。这种合作模式使得网络文学企业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让专业的制作方能集中精力在拍摄和制作环节。
点众科技等公司,依托其在网络文学版权方面的优势,迅速挑选了合适的制作团队,很快就在短剧领域站稳了脚跟。点众科技能够依据旗下网文的题材和情节,挑选出风格相匹配的制作团队,确保了短剧的整体质量。
点众科技发展困境
点众科技虽是短剧领域内的领先企业,但其成长之路并非毫无波折。起初,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其移动子公司,主要靠在APP上推广咪咕数媒的书籍来收取服务费,这种盈利方式相对单一。正因如此,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IPO)时遭遇了失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一的收入来源带来了较高的风险,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能否持续保持信心产生了疑问。
过度依赖单一渠道或资源,一旦合作关系出现波折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动,公司很可能会遭受严重打击。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参与者进入短剧领域,如果点众科技不能迅速调整其发展战略,那么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它可能会处于不利地位。
快手布局与扶持政策
2019年末,快手抓住微短剧兴起的机会,开始进行战略部署。他们设立了快手小剧场,并相继推出了“光合计划”、“星芒计划”和“剧星计划”等支持措施。2020年12月,“星芒计划”对分账制度进行了升级,2021年则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百亿级流量资源,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短剧。这些行动有效地吸引了众多创作者和用户加入快手短剧领域。
快手推出的支持措施降低了参与门槛,使得众多小团队和个人创作者得以加入。例如,不少非专业影视制作者借助“光合计划”在快手平台上制作了广受欢迎的短片,由此赢得了粉丝关注和收入。快手也因此打造了自己的短剧生态圈。
市场竞争与生存困境
短剧市场竞争激烈,百亿规模下,抖快微平台吸引了大多数短剧观众。然而,中上游从业者赚钱变得不易。除了技术服务费,平台还从短剧收入中抽取提成,比如微信提现时抽成高达10%,这个比例远超多数行业利润,使得内容制作和推广投放的从业者面临生存困境。
在高额提成比例下,制作方的收益受到挤压,除非有爆款短剧,否则很难收回制作费用。以中小型制作公司为例,面对平台的提成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项目即便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往往只能勉强持平或出现亏损。
长短视频平台发展态势
众多长视频网站开始涉足微短剧领域,比如腾讯在2021年末推出了“十分剧场”,其作品《大妈的世界》收获了极高的好评;爱奇艺也在2022年末推出了“云腾计划”;“大芒”短剧的多部作品表现优异,播放量和口碑双赢。在此期间,短剧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上半年,爱优腾三大平台的分账收入超过了6000万元。然而,长视频平台在微短剧的商业模式上尚不清晰,主要的盈利方式是会员付费加上广告收入,但广告商的投放会受到平台播放安排的影响。
你认为短视频平台将来能否打破现有框架,为微型剧集探索出一条明确且稳固的盈利途径?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