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移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短视频已成为大众日常娱乐的主要手段。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年纪稍长的人似乎对视频号的存在视而不见。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缘由。
微信生态中的朋友圈强势地位
微信生态中,朋友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许多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频繁地查看朋友圈。据调查,很多人每天查看朋友圈的次数超过了5次。年纪稍长的人,通常借助朋友圈来掌握亲友的近况,以及分享自己的日常。对他们而言,朋友圈是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社交空间。这种习惯已根深蒂固,朋友圈在他们心中的位置难以撼动。而且,每次打开微信,他们都会不自觉地首先点击朋友圈。
视频号虽然位于朋友圈下方,看似位置不错,但实际上却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仿佛一颗被朋友圈光芒所遮蔽的星星。许多年纪稍长的人在打开微信时,注意力都集中在朋友圈上,往往忽略了旁边的视频号入口。
内容形态的差异影响
朋友圈内容多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这种呈现方式简明扼要,加上简短的文字说明,便能迅速让用户掌握信息。好比一家子出游的照片,附上简短的旅行感悟,用户几秒钟就能浏览完毕。
视频号主要以短视频为核心内容。这类视频通常需要观众投入较多时间来观看。对于年纪稍大的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在朋友圈中快速浏览信息、获取资讯的方式。在消磨时间、消费内容的选择上,他们更偏爱朋友圈的图文形式,而非视频号的短视频。此外,短视频可能在短短几秒内无法充分传达所有信息,而图文则可以,这也是他们较少选择视频号的原因之一。
用户习惯路径的固化
使用微信时间长了,人们便养成了习惯性的操作模式。对于年纪稍长的人来说,他们已习惯于“打开微信——切换到发现界面——浏览朋友圈”这一流程。这几乎成了他们的本能行为。举例来说,当上班族在公交车上等待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浏览朋友圈。
尽管视频号的入口就在朋友圈的下方,但要改变人们已经养成的这种习惯,确实挺不容易的。人们一想到发现页,首先想到的就是进入朋友圈,所以不太可能立刻想到去查看视频号。
用户价值层面的冲突
用户进入微信的发现界面,会遇到消磨时光的选择。对于年纪稍长的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朋友圈,在那里,他们可以查看熟人的最新动态和分享的有趣图文,从中获得不少乐趣和资讯。
视频号虽提供娱乐或知识类短视频,但尚不能为年纪稍长的用户带来更多独到体验。因此,在选择时,他们更偏爱朋友圈这个熟悉的老朋友,而非视频号这个新兴事物。
流量获取的不易
微信为视频号设置了显眼的位置,尽管互联网界的领军人物都在强调要重视视频号,但视频号吸引流量的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年纪稍长的人群,他们是流量来源的关键。比如某社区对五十岁左右人群的调查显示,只有大约百分之十的人偶尔会浏览视频号。
主要原因是前面所说的那些问题。朋友圈的影响力较大,使得视频号在吸引流量方面遇到不少难题。用户并未将视频号视为首选,这使得视频号想要独立形成流量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视频号的内在不足
视频号是用来补充微信在短视频方面短板的工具,多少有点用处。但问题不少,有待改进。比如内容推荐机制,有时无法准确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以一位偏爱历史类短视频的用户来说,在视频号上可能花费大量时间也难以找到满意的历史视频。这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尤其是年纪稍大的用户,一旦体验不佳,他们更不愿意在这个平台上投入时间。
你认为视频号该如何调整,以吸引更多年纪稍长的人群?欢迎大家踊跃留言交流,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