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的热门话题背后,潜藏着巨大的传播价值和未被充分发掘的潜力。比如“我是云南的”这类话题,在快手、抖音等平台上播放量极高,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众多明星如哈妮克孜、矢野浩二等的加入,使得这些话题的热度持续上升,相关衍生话题的播放量甚至超过了原话题。
网络视频的集体协作性
王晓红提到,网络视频里有个特点,就是大家爱一起合作。这表现在大家互相发视频,还有根据视频再创作。比如“我是云南的”这个话题,下面就有很多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很多视频被反复转发,然后别人看了就有灵感,根据原视频再创作。这样一搞,视频传播得越来越广,看的人也越来越多,这种合作精神就越来越有用。
分享视频并非毫无价值,这其实是一种集体交流。在传播过程中,每个分享者都有可能激发新的创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传播能量。
网络视频情境的意义
王晓红认为,网络视频中的情境比信息本身更有价值。以蔡总的对口型视频为例,虽然内容看似平淡,但所营造的传播环境却颇具意义。蔡总的视频成功打造了一种贴近生活的氛围。这种贴近感使得观众更容易接受信息。即便视频内容只是对口型,这种生活化的氛围也是其受欢迎的关键因素。
网络视频的兴起,呈现了一个显著特征,即传播情境中蕴含着通感意义。这种情境不仅让观看者关注视频内容,还让他们沉浸在特定氛围中。以“我是云南的”这类视频为例,众多制作者采用了相似手法,显著提升了视频的传播效果。
短视频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
短视频时代,城市形象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以云南怒江为例,蔡总的走红让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提升。尽管现在人们对云南怒江的城市形象了解主要还限于地名,但这一点不可否认。这表明,个人在传播城市形象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个人的影响力正逐渐受到重视。
谭宇菲和刘红梅提到,城市形象的塑造涉及众多象征元素。例如,“我是云南的”这样的短视频,让具有地方特色的个人成为了城市的代表符号。这些人若能持续制作类似视频,既推广了自己,又推广了城市,这对城市形象的推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短视频传播中的城市形象深度
人们对云南怒江的城市印象还不够深刻。蔡总希望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分享更多家乡的故事,这显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挑选《我是云南的》这首歌曲,也是出于情感上的共鸣。不过,目前大众对云南怒江的了解还未能全面深入,大多停留在表面层次。
在实际的宣传过程中,我们不应只关注名称等外在形式。我们需要深入探寻城市的文化内涵和风俗特色,这样才能使城市形象更加丰满。以云南怒江为例,它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若能将这些特色充分展现,便能让人对怒江的城市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官方与个人在城市宣传中的角色
短视频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城市形象的推广者,然而,官方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以利用热点事件推广城市形象为例,官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官方可以运用其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以云南怒江为例,官方在后续工作中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官方与个人在宣传上需紧密协作。个人凭借独特视角能吸引目光,而官方则能提供全局性的指导。只有双方携手,城市的整体形象才能得到全面展示。比如,官方可以组织各类活动,个人则可以踊跃参与,共同塑造城市的良好形象。
当前城市形象宣传的不足之处
在云南怒江的宣传中,目前的话题内容存在不足。观察话题页面,发现缺少对云南日常生活的展示和多元化的创作。同时,存在许多类似的作品模仿,这种现象不利于全面深入地推广城市形象。
这种限制会削弱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多样性和深刻印象。时间一长,人们可能会对城市形象感到厌倦。若要使云南怒江以及其他城市的形象真正深入人心,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创作限制,进行更加多样化的创作。
在短视频为城市形象推广带来众多新趋势之际,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所在的城市该如何借助短视频的力量,更有效地展现自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