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国家网信办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快手科技进行了约谈,并要求其进行整改。这一事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不仅关系到快手未来的发展,还可能影响到众多用户的体验以及网络环境的健康。
快手整改的多方面着手
整改措施上,快手采取了多项手段。首先,对每日短视频的上传数量进行限制,规定不超过700万条。这样的做法可能是因为在短视频大量涌现的背景下,保证内容质量变得较为困难。举例来说,受网红经济影响,有些用户为了吸引注意,频繁上传低质量甚至违规的内容。其次,对首页热门页面进行了调整,撤下问题内容,专门推荐积极向上、健康生活的视频,以此向用户传递正能量。
这一变动表明快手开始注重提升视频内容对用户的正面引导作用。比如,在一些城市,许多年轻人因短视频而模仿不良行为。此次调整有望改善这一状况,使平台上的内容更加有益。
算法调整背后的考量
快手优化了推荐算法,优先展示积极向上的内容。在如今算法决定内容推荐趋势的时代,这样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算法不再仅限于根据用户的兴趣进行简单匹配,而是引入了价值观念的引导。比如,过去如果用户只观看娱乐视频,系统就会不断推送类似内容,而现在则会加入励志、文化等充满正能量的作品进行推荐。
快手还关闭了推荐类似用户的选项,以此打破了信息壁垒。现在不少社交平台都存在这种现象,用户只能接触到和自己立场相近的信息。快手的做法,有助于用户接触到更多元化的信息。
审核团队的扩充与提升
4月6日,快手宣布招聘审核编辑,人数增至5000。随着审核团队规模的扩大,审核能力也将显著提升。无论内容来自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审核都将更加高效。半年前,快手已与浙江大学携手,旨在提高审核人员素质,并编制了新的操作指南。此举旨在确保审核工作既有明确的标准,又能结合知识产权、社会公德等知识进行灵活判断。
这有利于高质量内容的生成。过去,有些短视频制作质量不高,内容还带有误导性。自从审核力度加大,这样的情况就得到了遏制。
快手审核模式解析
快手主要采用机器进行初步审查。机器能根据过往违规案例筛选出不当内容。之后,审核人员会针对新情况加以判断。比如,对于新兴的网络用语,若含有低俗成分,就可能需要人工进行审核。在时间线上,自2017年8月起,快手就已开始对外公布违规信息,并且这一做法一直延续至今。
2018年3月的数据揭示,日均清理违规视频数量达到38.6万条,同时封禁账号数量达36万个,这些数据反映了审核工作的实际成果。
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快手作为首个设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措施的短视频平台,早在2016年底便成立了自律委员会,并持续扩充成员。委员会汇聚了众多法律和社会学领域的专家。过去,其他网络平台曾遭遇过未成年人隐私泄露或不当引导的问题。快手通过此举,旨在防止此类事件发生。例如,它能够有效预防未成年人在直播过程中被诱导进行打赏或观看不良内容。
快手平台的核心价值
快手宣称其是一个用于记录日常生活的社交工具。在中国,数亿民众用视频记录了自己的生活,这些视频就像是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在农村,一些老人的传统手艺得以传播;在城市,街道文化也得到了呈现。这种功能使得中国人的生活得到了全面的展示,也是许多人持续使用快手的原因之一。
请大家思考一下:快手经过这次调整,将来在使用上可能给你带来哪些显著变化?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