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领域,“先消费后付款”这一功能备受关注,它一方面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另一方面也让不少商家既喜欢又担忧。下面我们将对“先消费后付款”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先用后付”兴起
近些年,随着电商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了吸引顾客,“先消费后付款”的模式应运而生。海外如Klarna等支付工具促进了这种模式的成长,SHEIN、亚马逊等电商巨头也纷纷加入了这一行列。在我国,淘宝在2014年曾对鞋包行业进行了“先消费后付款”的试点,尽管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为该功能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如今,快手也加入了这一潮流,推出了这一功能。
商家的矛盾心理
在与几位采用“先试后付”模式的快手商家沟通中,我们发现他们的心情颇为矛盾。一方面,这种模式确实能提升转化率,吸引更多顾客下单,增加店铺的访问量;然而另一方面,退款率却大幅上升。顾客在未扣款的情况下消费更加随意,收到商品后,常常因为各种理由申请退款,比如觉得商品无用或是在冷静后改变主意。这种情况下,商家在为销量提升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因高退款率而感到烦恼。
平台推出目的
电商平台倾向于推行“先消费后付款”模式,目的在于提升交易转化率和总销售额。借鉴国际经验,这一做法已被证实有效。在我国,部分“先消费后付款”服务的门槛低于花呗,能够吸引更多用户,特别是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成为主要的目标客户。这种模式促使更多用户进行购物,尤其是冲动型消费,进而推动平台交易规模和整体业绩的增长。
消费者的体验
一些顾客对“先消费后付款”的做法表示赞同,觉得这样购物时不必立刻支付,能减轻心理压力。然而,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顾客不经意间被平台自动开启了这项功能。还有一些顾客主动启用后,发现其中隐藏着不少规则。使用这项服务需要承担额外费用,比如高额的手续费,最终导致费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当顾客意识到这其中的猫腻,往往会责怪商家,这让商家感到十分冤枉。
费用与风险问题
商家需支付平台技术服务费,还需负担“先消费后付款”的手续费。不同平台对这项费用的收取标准各不相同,比如淘宝、拼多多、快手和视频号的规定就有所差异。而且,手续费的标准经常变动,这让商家在计算成本时感到困难。再者,“先消费后付款”模式容易引发退货率上升,消费者可以免费试用并退货,商家则可能遭遇商品损耗、资金被占用以及物流成本增加等问题,甚至可能遭受恶意消费者的商品盗用。
快手的实践探索
快手最初在若干直播间试点“先消费后付款”模式,这一做法在小范围内获得了成功,然而,小店商品接入的比例并不高。用户若想使用这一功能,需进入支付设置,挑选授权芝麻信用或微信支付分,只有系统评估合格后才能启用。此外,快手还为采用“先消费后付款”的商家提供了账期权益,帮助他们更快地收回货款,旨在平衡商家的成本与风险,促进该功能在平台上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请问贵平台是否已推出“先消费后付款”服务?商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期待您的点赞、转发及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