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货率现状
网络购物越来越流行,双十一更是购物高峰。今年双十一,有些平台的退货率令人震惊,比如京东达到了10%,淘宝甚至超过了20%。尽管拼多多的具体数据不详,但估计也不会太低,而直播电商的退货率更是高达60%。就拿某位带货网红hype推销的一款手机来说,消费者收到货后发现与宣传相差甚远,退货数量相当庞大。这些问题揭示了电商退货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退货率的计算方法通常是退货订单数除以总订单数。这些数据表明,尽管电商销售看起来很繁荣,但实际上隐藏着许多隐患。
退货率高并非由一个原因造成。商品种类繁多,质量有好有坏,比如某些小工厂生产的衣服,质地不佳,尺寸也不准确。另外,电商平台上的竞争非常激烈,商家们虚假宣传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夸大化妆品的功效。
退货原因
货物损坏现象较为普遍。在运输环节,不少消费者反映收到的花瓶已经破碎,与购买时的情况不符。虚假宣传问题同样严重,一些直播带货的主播为了促销,将普通商品夸耀为高档货。此外,价格因素也不容忽视,相同商品在其他平台上可能更便宜。
顾客对于商品的预期和实际收到的商品存在差距,有些人的想法与实物不符。例如,那些定制图案的杯子,实际颜色和图片展示的相差甚远。还有的人因一时冲动购物,后来又突然改变主意。就像有的消费者,头脑发热买了健身器材,收到后觉得不适用,便退货了。
商家成本增加
退货率上升直接导致商家成本增加。商家需要支付往返的运费。以100元商品为例,退货时运费达20元,若退货数量多,这部分费用就相当可观。此外,退货商品中许多难以再次销售。比如,生鲜产品退货后往往只能丢弃。某海鲜商家因退货率高,损失了数万元。
商家为了尽量减少损失,会选择提升商品售价,例如原本售价50元的洗发水,因退货导致的成本增加,商家可能会将其调至55元。这样一来,消费者在购买时就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
社会资源浪费
社会资源在高退货率的情况下遭受了极大的浪费。具体到包装材料,成千上万的纸箱和塑料袋被使用后即被丢弃。据估计,仅电商退货一项,每年就浪费了价值数千万元的包装材料。此外,运输退货商品也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许多货车在运输过程中只是徒然消耗燃油和人力。
劳动资源遭到极大浪费。无论是仓库里的分拣工还是物流配送员,大量人力被耗费在处理退货事宜上。以某仓库为例,日处理退货订单的量竟占其总业务量的三成。
双标与失衡
商家设定了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条款,初衷是好的。然而,一些消费者却过度利用这一规定。例如,有人买衣服参加完聚会后便退货。同时,平台对买家的行为缺乏限制。而商家则需要严格遵守信用评估体系。一旦出现差评或退货率过高,商家就可能遭受降权,甚至店铺被关闭的后果。
这种双重标准现象若持续存在,商家不得不通过涨价等手段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行为缺乏限制,导致高退货率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买家信用评判亟待建立
为了降低退货率,迫切需要制定一套评估买家行为信用的标准。平台需依据退货原因和退货次数等因素,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对于故意退货的消费者,应采取警告或限制购物的措施。参照国外某些电商平台的做法,对频繁无理由退货的消费者,应限制其参与促销活动。若平台持续忽视这一问题,退货率将不断上升。长期如此,电商生态将遭受破坏。
大家对如何制定一套合理的买家信用评价体系有何看法?欢迎发表意见、点赞支持、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