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法实施后,多数从业者已开始依照法规行事。但仍有几点让人忧虑,这些问题可能妨碍行业的良好发展。
搭售问题未绝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指出,搭售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多数在线旅游平台虽未在默认选项中自动勾选,并承诺以显眼方式提醒用户,但页面上那些用深色和粗体字标注的“加入行程”按钮,若消费者未能细心查看,误点可能需额外支付38元的服务费,这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不利。
合同条款违法电子商务法实施后,有些电商平台设定了规则,商家只要实际发货或邮件确认后,合同便自动生效。但这种做法显然违反了法律。这些规则明显偏向平台,忽略了消费者的权益,偏离了法律的本意,对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跨境代购新况近一个月,跨境电商领域出现新动态,许多商家开始用手绘或外语发布代购信息。这种情况虽给平台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关注平台在监管方面的立场。如果平台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治,违法代购行为可能会进一步扩散。
“二选一”乱象从去年起,拼多多面临淘集集的指责,商家不得不在这两家平台间做出选择;同时,滴滴外卖在无锡拓展业务时,商家也遇到了美团相似的强制要求。这种“非此即彼”的现象频繁出现,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还使得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减少,对消费者权益产生了不利影响。
平台违法暴露记者调查发现,自电子商务法实施以来,当当网、蜜芽网等电商平台已出现涉嫌违规行为。尽管这些平台迅速作出调整,但此事凸显了它们在法律实施后未能及时进行自我检查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这些平台在自我管理和合规性审查方面有待提升。
法律落实建议电子商务法中有关商家注册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已初见成效,但执行力度还需加强。我们应当构建一个既能跟上电商发展步伐,又兼具开放性和谨慎性的监管体系。在信誉评估上,考虑到追究责任成本较高,相关制度需进行优化;同时,在判断“二选一”行为的违法性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电商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大家都在热议。我们究竟该如何有效管理,使市场变得更加有序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