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后付”模式介绍
这种“先买后付”的购物方式新颖独特,近年来在网络购物领域越来越受欢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无需提前支付货款,收到商品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支付。这种模式最初由一些电商平台如淘宝、拼多多等引入,并纷纷推出这一功能,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
举例来看,当顾客在挑选心仪商品时,只需轻点“先试后付”按钮,就能轻松完成交易。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顾客在付款时的犹豫,让购物过程更加流畅。这实际上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先体验再决定是否购买”的机会,因此吸引了众多顾客尝试。
便捷背后的热议
“先用后付”这个功能给购物带来了便利,但也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讨论。大家普遍觉得,启用这个功能很简单,但关闭它却相当不易。许多消费者在购物时,不经意间就会选择“先用后付”进行支付。就像陈女士的经历,她有一次如果不使用这个功能就无法完成交易,结果只能取消订单,不仅没买到东西,还因此投诉。
近期,各地消费者协会收到了众多关于“先试后付”服务的投诉。投诉多集中在“先试后付,免密支付”这一步骤。许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开启了电商平台的这项服务。结果,他们未察觉到,以“0元”的价格购买了商品。这让消费者在购物时感到失去了对消费的控制,引发了他们强烈的不满。
开通容易设陷阱
启用“先消费后付款”功能的按键设计得十分显眼,消费者很可能无意中就触发了它。以APP为例,这个按键一般会用较大的字体和鲜艳的颜色放在页面的显眼位置,稍有不慎,用户就可能不小心点击确认,从而启动了这个功能。
消费者表示,在购物过程中,网页突然弹出了开通“先买后付”服务的提示,这让他们可以优先体验购物,于是他们没有深思便立刻开通了。电商平台此举可能是为了简化操作流程,吸引更多用户使用这一功能,以增加交易量。但这样的做法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关闭困难限制多
使用起来挺便捷,不过要想关闭“先消费后付款”这一功能,步骤可就多了。一般得先点击“我的”页面,然后进入“设置”选项,在支付设置里找到“先消费后付款”这一项,而这通常都是开启状态。
订单若未全数完成,关闭此功能是不允许的。必须等到所有订单都完成收货或售后服务,期间还不得新增订单。以拼多多的客服为例,他们明确表示,正在进行的订单不能取消“先试后付”功能。这样的规定大大减少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支付方式的自由。
信用评级惹争议
淘宝客服指出,这一“先购物后付款”的功能对消费者的信用状况有评估要求,只有达标者才能享受。虽然这种做法看似合理,却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具体信用评定的标准由平台自行制定,消费者对此并不清楚评定细节。
若消费者遭遇支付延迟,哪怕只是短短数日,也可能因信用评级未达标而丧失使用该功能的权利。这对那些始终保持着良好信用记录的消费者来说,显得既不公平也不够透明。这也使得人们对该平台的信用评级体系产生了诸多疑问。
法律层面的思考
陈音江,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的一名副秘,说商家搞“先用后付”主要是图方便顾客。但现实中,平台常没注意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感受。他们只想着用技术来改善购物体验,却没考虑到消费者的选择权和了解权,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依据法律立场,商家需对消费者详尽说明服务开通可能遭遇的风险及不良影响,并禁止通过预设选项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开通服务。平台默认开通服务且取消流程复杂,实际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真正尊重消费者的选择和知情权,“先体验再付费”的模式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你是否也遇到过“用完付费”的便捷服务却难以取消订阅的麻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不要忘记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