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一位父亲携7岁女儿前往崇礼滑雪场,她们在掌握犁式刹车技巧后,勇敢尝试中级赛道。这原本是享受滑雪乐趣的开始,但不幸的是,他们在雪场遭遇了各种教练推销的乱象。目前,滑雪私教与雪场之间的矛盾已成为行业内难以忽视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一问题的根源。
雪场新开业与管理举措
去年12月新开的雪如意,为减少矛盾,对私教入场实施了规范措施。对于通过资格审核的外教,发放了专属教练卡。未及时签约的私教,每天需到雪场登记,并自觉支付场地费后,才能进行教学。此举是雪场针对私教数量日益增多的情况,在初期所采取的合理对策。
尽管雪场稽查队遇到挑战,他们主要对付那些未签约且未报备的“黑导”。然而,从雪场管理的角度看,要分辨出是真正的朋友交流还是为了谋利而私下教学的“黑导”,实在很不容易。这样的区分给后续管理带来了不少矛盾和隐患。
外部私教乱象
初学者在滑雪场很容易被私人教练盯上。有位女士从大厅走到雪道,就被三四位教练轮流推销。这些教练没有统一的工作服,收了钱后教学态度马虎,态度转变很大,只是口头讲解,不亲自示范。这样的情况不仅让学员难以掌握真正的滑雪技巧,还可能因为教学方法不当而受伤,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因为滑雪本身就是一项风险较高的运动。
不同途径吸引客户,外部私教有多种选择。有位转行不久的年轻教练说,雪具店就是其中之一,还有闲鱼、抖音等平台也能吸引人。另外,有经验的滑雪爱好者可以提前在网上挑选教练,但滑雪场对这种做法的监管并不全面。
私教与雪场矛盾凸显
滑雪场早期主要通过门票收入,而聘请雪友教授新手滑雪,这样做有助于吸引更多爱好者,进而提高雪场的整体收入。然而,随着我国冰雪运动的兴起,滑雪教学逐渐成为雪场收入的关键。无论是雪场自己经营还是外包给他人,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与此同时,“黑导”的无序竞争对雪场正规私教市场造成了压力,这种矛盾正变得越来越突出。
崇礼并非唯一,今年东北和新疆对非法导游的管控更为严格。雪场的管理变得尤为棘手,若管理过于严格,容易导致矛盾,而监管不力则可能导致非法导游无法控制,进而影响滑雪者的体验,让雪场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学员需求与市场供给失衡
雪场对教练的需求越来越细化。像刘阳这样的教练,虽然具备相应资质,但他的学员中超过一半都有提升水平的愿望。然而,在国内的雪场,却很难找到符合他们需求的教练。在雪季的旺季和高峰期,一些雪场的教练导课率高达百分之百,这就导致许多有学习需求的顾客不得不放弃。
在2023年中国滑雪产业发展论坛上,有人指出滑雪场教练的技艺普遍不如社会上的教练,这背后反映出一种制度上的问题。以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村为例,在雪季期间,教练人数不足,游客难以预约到教练,这不仅影响了雪场的收入,还降低了服务质量。
教练收入差距引私教增多
观察收入状况,雪季高峰期,独立私教每日工作时间超过十小时,所得收入全部归己。相较之下,雪场教练需将学费中的八成上交。如此显著的收入差异,吸引众多经验丰富的雪友加入私教行业,同时也提高了“黑导”出现的风险。
雪友与教练对此收入对比感到,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自由教学。若雪场不调整现有的分成方式,将难以阻止私人教练的大量流失以及非法导游的滋生。
行业发展新思路
针对这种情形,与其堵塞不如疏导。滑雪教学需求多样化,雪场无法全面覆盖,市场机构与独立教练需来补充。雪场可以与社会持有资质的教练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例如,实行统一管理,按比例合理分配收益等,这样既能维护学员权益,又能规范私人教练市场。
因此,滑雪场能够提高服务水平与品牌知名度。我们行业应共同努力,寻找创新的管理方法,助力滑雪业稳健而持久地进步。
各位读者,关于滑雪场如何处理与私人教练的关系,以推动滑雪业更上一层楼,您有何高见?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