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短视频带货风头正劲,许多人想借此途径盈利,但随之而来的诈骗手段也越来越多。王女士被骗的例子并不罕见,这暴露了当前诈骗手法的高隐蔽性和公众防范意识的不足。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揭示其中的诈骗伎俩。
虚假广告诱导上钩
在众多诈骗案例中,骗子常先发布极具吸引力的虚假广告,比如屏山派出所民警所提及的“轻松剪辑课程、无门槛、免费学习”。他们通常以极低的学费,如0.1元或1元,让中老年人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这些看似免费且划算的课程,实则是骗子赢得信任的关键。据某地统计,在每百名受害者中,超过九成都是被这类低价课程所吸引,这充分说明了这种手段的广泛存在。
完成这一阶段,骗子会对提供信息的人进行挑选。他们如同机智的猎人搜寻猎物,锁定那些渴望快速成功且缺乏警惕性的人。此时,这一过程只是诈骗的开端,多数受害者对此浑然不觉。
制造骗局进一步深入
诈骗分子一旦发现那些渴望快速致富的潜在受害者,那些像王女士一样急于赚钱的人便会被他们锁定。他们以提供“一对一”视频教学班作为诱饵,引诱受害者支付高额的报名费,比如王女士就支付了2997元。此外,这些骗子还会伪造身份,自称是短视频平台签约的“金牌讲师”。
虚构的身份提升了信任度,骗子常利用企业微信与目标取得联系,并将他们引导至自建的诈骗直播平台。据调查,许多诈骗平台从搭建到开始使用的时间极短,主要意图是快速进行诈骗活动。在那里,他们进行所谓的“洗脑”培训。
不断升级诈骗手段
进入所谓的“洗脑”课程后,骗子们频繁提供诱惑。他们宣称能与大平台合作,拥有官方资源,还提及“抖音无人直播每月保底收益”的项目。此外,他们还编造了名额有限的谎言,声称“一对一教学名额有限,每天仅收15名学员”。与此同时,他们在群里安排了托儿积极报名,以带动氛围。于是,像王女士这样的受害者便被进一步诱导。为了增加流量,王女士又支付了3600元作为推广费用。
在此期间,所谓的“金牌讲师”反复灌输,诱使受害者误以为能获得丰厚的回报,然而现实却是毫无保障。他们宣称的保底收益缺乏任何实际支撑。此外,他们承诺的一对一教学实际上并不存在。
借口欺诈索要更多资金
一旦受害者察觉到问题,比如王女士发现投资无回报。骗子便以各种理由再次索要钱财,比如对王女士说“账号权重不足”,需要支付两万元“账号优化费”。至于那些购买了课程的受害者,他们发现课程内容毫无价值,所谓的教学资料网上都能免费获取。此时,诈骗已进入深水区,受害者损失惨重。
拒绝退款拖延手段多
一旦受骗者发现上当想要追回损失,骗子便会找各种借口搪塞。他们声称受害者违反了协议规定、自身知识不足等。更有甚者,直接无视受害者,不回企业微信信息,甚至将其拉入黑名单。这种无赖行为使得受害者维权之路异常艰难。李女士曾在某地尝试退款,却连续一个月遭遇各种借口,最终无奈放弃。
谋划新局二次诈骗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诈骗者并未停止。他们已着手策划下一波诈骗活动。面对那些不满的受害者提出投诉,骗子们便编造出各种借口,声称受害者的抖音账号不符合某些要求。接着,他们劝说受害者购买那些价格不菲的“引流运营套餐”。更有甚者,他们还会通过虚假交易制造出虚假的高盈利假象,诱使受害者支付尾款,甚至继续投入资金。
提醒大家,特别是中老年朋友们,若想尝试短视频带货,遇到那些听起来很诱人的赚钱承诺,可得提高警惕。万一感觉可能遇到诈骗,别忘了及时保存相关证据并迅速报警。那么,当你们遇到短视频带货的诈骗时,你们知道该怎样迅速应对吗?